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印尼,加大力度转移人口

来源:地球知识局    时间:2023-05-07 11:13:18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资料图)

NO.2452- 印尼人口大挪移

文字:无梦

校稿:朝乾 / 编辑:金枪鱼

说起 " 移民 " 一词,相信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不同国籍的人出于某种目的,有计划地前往另一个国家工作、生活的行为,而这也确实符合联合国对于移民这一行为的定义。

有多少移民是为了追寻心中的梦,去往了异国他乡

(图:shutterstock)▼

不过,对于某些幅员足够辽阔,但却因为地理上的阻隔,无法让国民在本国领土上随意迁徙的国家来说,如果想要在减轻人口密集地区城市压力的同时,开发落后地区,那么在国内大搞移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有 " 千岛之国 " 之称的印尼,就走上了这样的一条道路。

海的那边是新的家园

(图:壹图网)▼

温馨提示:我局有个世界地理讨论群,世界地理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别错过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国内移民,始于何时?

其实,以印尼国土的 " 散装 " 程度而言," 千岛之国 " 这个称呼甚至已经算得上保守了。据统计,在东西跨度超过 5500 公里的情况下,印尼的 190.5 万平方公里国土被 " 打散 " 成了17506 座大小不一的岛屿,星罗棋布地洒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上。

" 千岛之国 " 印尼(横屏观看) ▼

很显然,这种散装的地理格局会天然地阻隔印尼国内的人口流动,以至于印尼全国的 2.7 亿人口有接近80%生活在爪哇和苏门答腊两个大岛上,面积更大的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和新巴布亚岛却少人问津。

印尼会形成如此的人口分布格局,与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脱不开干系。

作为一个典型的热带国家,印尼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原始雨林覆盖,由于水热循环过快,热带雨林的土壤积攒不下养分,自然也不适合农耕。

雨林系统看似葱郁,实际上表层土壤贫瘠得可怜

但印尼群岛本身就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岛链,这就使得印尼的爪哇岛上分布着大量火山。靠着火山喷发时带到地面上的硅、铁、镁、钙、钾、硫等营养元素,爪哇可以发展出较为发达的农业,进而支撑起数量庞大的人口,反观其他岛屿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

火山既带来了破坏,也能带来生机

就这样,自千岛之国有文明出现以来,爪哇岛就一直是印尼最发达、最富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16 世纪,荷兰殖民者建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面对着爪哇岛上猛增的人口,荷兰殖民者开始担心暴涨的人口会摧毁社会秩序,大幅度降低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另外,荷兰人还在苏门答腊岛上开辟了大片的种植园,但当地稀少的人口使得殖民者无法招募到足够的种植园工人。

荷兰人早期对印尼土著的残酷殖民

经历了一个非常暴力的过程

(图:innovarad)▼

在以上两个因素的驱动下,荷兰殖民政府最终提出了一项被称为 " 伦理政策 " 的方案,而将人口从爪哇岛、巴厘岛和马都拉岛三个聚集区迁走,向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转移,正是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官方推动的大规模岛间移民,在荷兰殖民时代就开始了 ▼

不过,殖民政府的移民算盘打得虽响,但一来他们给新移民提供的土地没有经过提前调研,普遍不如爪哇岛上的肥沃;二来新移民们大多数是以 " 契约工人 " 形式被迁过去做苦工,虐待等现象非常普遍,使得移民们契约一结束就会返回爪哇;来殖民政府不注意医疗卫生工作,导致移民大量死亡

其结果就是移民运动轰轰烈烈地搞了 25 年,真正扎根在移民地的印尼人一共也只有2.7 万人

种植园里因为机械劳作显得呆滞木讷的劳工

和庄园里养尊处优的荷兰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随后十余年的时间里,荷兰人提高了移民者的门槛,例如移民者必须是年轻力壮的农民,必须已婚一年以上;不能是孕妇、孩子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前没有参与过种植园类的工作,等等。

另外,荷兰人还改善了移民地的生活质量,而这些努力也确实收到了回报——在从 1932 至 1941 的 10 年里,共有超过 16 万移民者在苏门答腊及其他岛屿安家落户。

也许是一系列的举措卓有成效

一些荷兰殖民时期的种植园

甚至以经济遗产的方式保留到了今天

(图:Flickr)▼

风云突变,计划照旧

1941 年,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及同盟国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印尼落入日军之手," 伦理政策 " 指导下的移民计划也难以为继,最后无果而终。

在日军的控制下,印尼的劳工被迫参与日本军事工程

甚至直接加入军事训练,为日军作战

有趣的是,在二战结束后,新生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不仅把这一移民愿景延续了下来,还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执行

老实说,从印尼国父苏加诺及其继任者苏哈托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个顺理成章的决定。

能够让不同的政权做出一致的决定

印尼的移民政策背后一定符合经济原理

一方面,印尼的资源禀赋十分出众,已探明储量排名居世界前列的的资源就包括煤炭、铜、金、镍和锡等,但因为国土太过零散,大量的边陲岛屿无人驻守,一旦与邻国产生领土纠纷,印尼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中。

例如,在东帝汶独立之前,印尼与澳大利亚两国围绕着油气资源丰富的帝汶海、阿拉弗拉海和班达海展开过激烈的交涉

直到今天印尼的领海依然处于争议当中

上述三片海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尼毗邻区域(横屏) ▼

另一方面,由于爪哇岛仍然是印尼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周边其他岛屿上的年轻人都愿意来到这里找工作,这就让本就已经不堪重负的爪哇岛雪上加霜。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首都雅加达整座城市都已经陷入了连年沉降的状态中,向其他岛屿疏散人口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雅加达极高程度的城市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也因此,印尼才会考虑迁都到加里曼丹岛的努山塔拉

雅加达的卫星图(图:shutterstock)▼

于是,在印尼刚刚获得独立、一切尚处于百废待兴之中时,苏加诺就已经在自己执政的二十余年间向爪哇岛外迁移了 39 万人。1965 年,苏加诺还定下了每年从爪哇岛上迁出 150 万人(相当于当时爪哇岛每年的新增人口)的小目标。

1965 年,苏加诺的部下苏哈托借兵变机会上台,并很快掌握了印尼的实际权力。尽管两人的政治理念相左,但在继续向爪哇岛外转移人口这一点上,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于是,苏哈托上台后不久,就把国内移民计划列入到了自己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中,还将计划生育列为了印尼的基本国策。

不过苏哈托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的独裁和贪腐

(图:wiki)▼

/div>与苏加诺相比,苏哈托的移民计划不仅规模更大,方式也更加有序和规范

为了加快运输速度,苏哈托不仅为移民们准备了船只,让大约每一百户至一百五十户家庭乘一艘船,甚至还专门购置了一批移民专用飞机

在移民规模最大的 " 三五 " 期间,印尼政府每天要从爪哇岛上运走 680 人,而如果遇到不宜迁徙的节假日,那么这一数字还会暂时上升到每天 800 人。

这个时期的移民政策被执行得更好

征服会分发给移民户土地和生活用具

很多小渔村因此形成(图:shutterstock)▼

在安置移民方面,苏哈托划定了遍及全国十五个省,总数在 200-300 个的安置区,重点分布在南苏门答腊、西加里曼丹和南苏拉维西三个地区。在这些岛屿普遍地广人稀的情况下,政府大方地给每户移民都分配了 2 公顷的土地,其中 0.25 公顷用于搭建住房,0.75 公顷土地用于种植蔬菜水果,1 公顷用于种植主食水稻。

对于那些尚未开发的地区而言,移民的任务就是开荒

此外,在移民来到新家园的头一年,政府还将免费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和用具,直到一年后移民能够自食其力为止。如果遇到自然灾害,这一无偿援助时间还将延长到一年半。

为了让移民们能够放心生活,安置区的配套设施也没有落下。除去最基本的商店、公路和邮局等基础设施外,苏哈托政府还提供了教育以及卫生服务,即每迁来五百户移民,就建立一间小学和一家卫生院,每迁来两千户就建立一家小型医院,其中至少配备了一名医生、一名助产士和两名护士。

这谁听了不夸一句政府好?

成效显著,争议颇多

在这些得力措施的推动下,苏哈托执政时期的移民计划一直在有条不紊进行,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

此后的几十年中,印尼的移民人数屡创新高," 一五 " 期间移民 18.2 万人," 二五 " 期间 54.5 万人," 三五 " 期间移民 247 万人," 四五 " 期间移民 106 万人," 五五 " 数据暂缺," 六五 " 期间移民 150 万人。

此外还有官方数字两倍左右的自发性非官方移民,前往爪哇岛以外定居,总算是缓解了爪哇岛上的人口拥挤问题。

更重要的是,人口的压力还会反映到粮食安全上

把爪哇岛以外的的可耕地面积利用起来也很重要

但在新旧千年交替之际,印尼的国内移民规模开始急剧缩小,并最终维持在了每年 6-8 万人左右的水平,这点从能够夜间灯光卫星图上直观反映出来。

从 1992 年到 1998 年,苏门答腊岛的北部和中部、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和东部、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多出了很多代表人类夜间活动的灯光,而在 2006 年和 2013 年的卫星图上,新增的亮点明显减少,更多的其实是在 1998 年已有光亮的城市附近延伸而出的新城区。

夜晚的灯带已经逐渐深入到更为腹地的城市

但和昔日的扩张速度相比较,还是相差甚远

一个坚持国内移民计划多年的国家突然转向,其背后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

一方面,大规模移民的推动者苏哈托印因应对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利而下台,其继任者优素福 · 哈比比也只在总统位置上干了一年多,后继者为了缩小财政开支,大刀阔斧地缩减了移民项目的资金,印尼政府内的 " 移民派 " 就此失势。

迫于国内声势浩大地抗议与暴乱

苏哈托结束了他三十多年的独裁统治

另一方面,持续多年的国内移民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并招致了外界广泛的批评,其中最突出的当属环境和民族矛盾两项。

身为移民,来到新家园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收入。为此,很多人并不满足于只在政府划拨的两公顷土地上耕作,而是积极开荒热带森林,为此他们不惜采取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其结果就是既破坏了大片的雨林,燃烧树木带来的大片雾霾又招来了邻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多次抗议。

长期暴露于火灾雾霾中已经严重危害了印尼儿童的健康 ▼

自 1980 年以来,印尼多地的森林覆盖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尤以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和北部和加里曼丹岛的沿海地区为甚,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移民计划的重点开发区域。

加里曼丹岛森林的覆盖率逐年减少

(来源:CGIAR)▼

目前在苏门答腊,只有勒塞山、葛林芝 - 塞布拉和南巴里散山三个印尼的国家公园还保留有大量森林。

而在卫星图上原本郁郁葱葱的加里曼丹,如今海边的树已经被砍秃,只剩下岛屿的中部还留有成片的森林,其中生活的野生苏门答腊犀牛、苏门答腊虎和苏门答腊猩猩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更是岌岌可危。

在经济开发面前,雨林老树也只能让位给种植园新芽

更重要的是,由于印尼的 " 散装 " 程度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印尼国内生活着上百个不同民族,主体民族爪哇族只占其中的 45%。多年的爪哇人口外迁改变了不少地区的人口组成。政府偏袒移民、忽视土著居民利益的行为更是让印尼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矛盾大大激化。

印尼的民族构成,少数族裔组成了 " 大多数 " ▼

例如,中加里曼丹岛的居民是信仰基督教的达雅克族,而迁徙来的马都拉族信奉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两族在宗教、文化方面区别很大。由于马都拉族较善于经商又比较勤劳,迁徙到中加里曼丹的马都拉族人占据了当地的很多工作岗位,这就引发了达雅克族的仇视

达雅克是加里曼丹岛的土著民族的一个统称

早期是具有猎头习俗的(图:wiki)▼

从 1997 年起,达雅克族针对马都拉族的种族仇杀就持续不断。2001 年,加里曼丹岛上唯一马都拉族占多数的城镇桑皮特镇发生了大规模的种族屠杀,大量达雅克族人被有组织地斩首,而这只不过是因移民而起的印尼民族矛盾的冰山一角。

这场血腥的种族暴乱持续了整整 15 天

面对着其他国家对印尼环境保护工作的质疑,以及国内愈加激烈的民族分离主义,印尼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国内移民计划的可行性。

2001 年,名为 " 当地移民计划 ( The Local Transmigration Scheme)" 的新方案取代了原本的国内移民计划。2015 年,现任总统佐科 · 维多多宣布彻底终止了向巴布亚岛移民的计划。

显而易见的是,尽管在可预见的将来,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印尼还将继续国内移民计划,但其规模和方式相较于之前,都将更加科学和有序。

除了用严厉的政策迫使人们离开家园

或许更应该让人们自愿去到别处

最后:

【快来聊天啦】

我局有世界地理讨论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入!

* 世界地理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可以来【微信公众号后台私信】,用一两句话介绍下自己。运营小姐姐会根据情况拉你进群哦 ~

* 进群请务必自我介绍一下,直接回复 " 进群 "" 读者群 " 之类的字样不会有机器自动回复,只会让后台的小姐姐很生气≥﹏≤

* 申请人多时请耐心排队等候回复。只要系统正常,工作人员就会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参考资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utch_Ethical_Policy

2.《荷属东印度伦理政策改革与殖民地土著社会的嬗变》,徐晓东、庞蓉,《世界历史评论》2022 年春季号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ansmigration_program

4.《印度尼西亚国内移民计划浅析(1905~2000 年)》,沈燕清,《东南亚纵横》2010 年 9 月刊

5.《试论印尼移民问题》,黄昆章,《东南亚研究资料》1979 年 02 期

6.https://www.bps.go.id/statictable/2011/01/07/1273/migrasi-risen-recent-migration-tahun-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dan-2015.html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